明治5(1872)年,在庄内一带的支持下,原庄内藩士们提出“通过创造新的产业为国家作出贡献,从而洗刷在戊辰战争中战败的污名”,他们开垦了大片荒地,建立了蚕室,开始了养蚕、制造蚕种、制丝产业,此处便是国家指定史迹“松冈开垦场”。现存的5栋蚕室至今依然保留着明治初期的风貌,传承着开垦的历史。
请在这5号蚕室,一边畅想当时的情景,一边参观为养蚕而建造的具有特色的建筑构造吧。
请沿着面板的顺序参观馆内
※可拍照
※请注意不要影响到其他参观者
蚕室是为了培育柔弱的蚕的建筑。上州岛村(现在的群马县伊势崎市境岛村)的田岛弥平开发了名为“清凉育”的近代养蚕法,开垦士们参考了适合这种养蚕法的岛村式蚕室,建造了蚕室。2楼设有可调节通风的“双层格子闭合拉窗”和可让自然光柔和地照射蚕的纸拉门,3楼设有可使馆内空气循环、换气的“双层屋顶”。此外,还采用了具有地暖功能的“埋薪”,通过“温暖育”的方式培育幼蚕。
当时,庄内地区的养蚕业有些落后。但是,“既然要做,就要以全国第一为目标”,明治7(1874)年,向被誉为日本第一养蚕家的上州岛村的田岛武平和田岛弥平家派遣了17名实习生。在约70天内,学习了最先进的养蚕技术和蚕室的构造。
实习生回来后,开垦场立即开始讨论蚕室的建造,并委托高桥兼吉担任木匠工头。高桥以田岛弥平的岛村式蚕室为原型设计了蚕室,并在1年内完成了4栋蚕室。第二年,高桥成为旧庄内藩主酒井家的专聘木匠工头,鹤冈三日町的名匠相马富吉接替了蚕室的建造。
实际的建筑不仅是由开垦士建造,还获得庄内一带人们的协助。木材也从庄内各地和最上地区进行筹措,从最上地区运送木材时,要放在木筏上从最上川顺流而下,再沿着京田川、藤岛川、黑濑川逆流而上,从现在的羽黑町黑濑肩挑着运过来。由于全长38.22米的木材在河流的拐弯处无法完全拐弯,所以从原材料的筹措阶段开始,就有许多人齐心协力,在中间进行切割和搬运等。
明治8(1875)年,终于建成了长38.22米、宽9.1米、高10.68米的4栋巨大蚕室。规模约为其原型岛村式蚕室的2倍大小。第二年明治9(1876)年,又建成了4栋。到松冈视察的明治政府内务卿大久保利通看到这一排排巨大的蚕室,感觉十分惊讶,称赞道:“这应该成为日本永久的珍宝。”3个月后到访的太政大臣三条实美也赞不绝口,对开垦事业给予了鼓励。
这是从明治15(1882)年左右开始,松冈开垦场引进的采用温暖育的饲养方法。1~3龄(孵化后8天)的幼蚕怕冷,所以使用了一种叫“埋薪”的地暖。在地板下设置地炉,在铺好的未干的木材上盖上稻草灰、木炭,再盖上稻草灰。这样一来,未干的木材会缓慢燃烧,不用补充燃料,就能在温暖的环境下饲养。
1楼的地炉
2楼的地炉
双层格子闭合拉窗是指将一定宽度的竖板(窗棂)前后排列而成的窗户。因为外侧的窗棂是固定的,所以左右移动内侧的窗棂,就能调整通风。为2楼的窗户设置了双层格子闭合拉窗,同时还设置了可让自然光柔和地照射蚕的双槽纸拉门,通过清凉育来养育长大的蚕。这样就能缩短饲养时间。
Point1 / 通过打开或关闭内侧的窗棂,调整通风
Point2 / 自然光从双层格子闭合拉窗上方的纸拉窗照入
现存的5栋蚕室的基本构造相同,但是柱子的形状不同。高桥兼吉建造的1、2、4号是四角形,相马富吉建造的3、5号是八角形。另外,3、5号的柱子直径更粗,柱子与柱子之间的间隔也更加宽裕。
2号蚕室的柱子形状
5号蚕室的柱子形状
明治10(1877)年前建造的10栋蚕室中,有5栋保留至今。
・9号和10号在明治17(1884)年因大风暴而倒塌
・8号由于重建因火灾被烧毁的鹤冈朝旸学校,于明治17(1884)年迁移
・7号迁至因昭和9(1934)年的火灾而部分被烧毁的松冈制丝所松岭分工厂
・6号迁至昭和10(1935)年新设的松冈机业丝织物工厂
剩下的5栋蚕室进行了养蚕,但是,在庄内一带养蚕业扩大的昭和9(1934)年到昭和40(1965)年代前半期,进行了蚕种制造。其后,各个蚕室用于展示设施和画廊等各种用途。
1号:蚕种制造→滑菇栽培场→松冈开垦纪念馆
2号:原蚕种饲养→食堂、画廊、陶艺教室、商店等
3号:蚕种制造→电器零件加工→针织品缝制→柿饼制作、蚕的展示饲养
4号:幼蚕饲养室→庄内农具馆→丝绸产业体验型设施
5号:蚕种制造→电影资料馆→蚕室构造参观设施
明治9(1876)年建造的蚕室屋顶使用的是鹤冈城的瓦片。每个人背着瓦片从鹤冈城运到松冈,路程约7千米。仔细观看屋顶,可以发现带有旧庄内藩主酒井家的酢浆草纹的瓦片。
通风良好对于养蚕十分重要。因此在2楼的屋顶上安装了叫做“越屋根”的小屋顶,形成双层屋顶,促进馆内的空气循环和换气。
※虽然高度可供成年人站立,但因为是高处,所以不对外开放。